【課程側寫】文化、社會與自然~ 釀酒月(Part1)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發佈日期 : 2024-05-20

文化、社會與自然~ 釀酒月(Part1)

撰文/蘇品瑜

「食辰學」,作為本學期自然文化與社會,手作課程的開頭,楊豐銘老師以葡萄酒切入為我們介紹季節性食物、地域性釀造技術以及食物在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及社會功能。同時也讓我們反思飲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及意義,並探討飲食文化成為社會結構和文化認同的重要性。

56日的季節水果酒釀酒實作中,參與同學挑選的水果也實踐了「食辰」的理念。在業師好好小姐的講解下,從酒的分類、釀造方式及特色介紹,帶出了今日的主角:「釀造酒」。酒精濃度低,只要掌握了食材與微生物特性,就能釀出風味多元且層次豐富的酒種。除了水果本身可釀酒,果皮及果籽亦是釀酒材料之一,而果肉在釀造後也可加撒上一層薄糖作為冷漬果醬。釀造過程可說完美利用水果的所有部位。

吸取酒類知識後,我們也將抽象的概念轉換為真實的口感。豐銘老師帶來兩罐臺灣在地的黑后葡萄酒,入口時會感到十足的酸感且不澀,層次豐富且酒體濃厚。好好小姐也帶來她六罐釀造的作品,荔籽酒印象深刻,味道清爽且順口;另一罐正在釀製的月桃酒,果感清新、少女感十足,像初戀的滋味。

實作方面,同學處理水果游刃有餘,現場瀰漫著濃烈的果香。水果的種類也十分豐富:蘋果、鳳梨、李子、葡萄、砂糖橘、葡萄柚;也有高機率會釀出驚喜的芒果、水蜜桃及哈密瓜。除了計算酵母菌的克數以外,大家都非常得心應手。環境、水果、釀造容器、酵母菌的彼此搭配,實在難以想像這些簡單的食材組合,經過幾週到數月後,就會成為一罐別具風味的水果酒。而開封後的風味會是如何?果香會不會和酒味完美的平衡呢?520日會一同開封自己的水果酒,讓我們一起期待在大家的細心照料下成長的水果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