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導】從沙坑體驗到專業導覽:蔡鎮羽的博物館實習體驗

考古沙坑教學示範圖片
考古沙坑教學示範
實習督導羽實習生合影圖片
實習督導羽實習生合影
感謝教育推廣組長的指導圖片
感謝教育推廣組長的指導
花蓮考古博物館圖片
花蓮考古博物館
發佈日期 : 2025-08-30

從沙坑體驗到專業導覽:蔡鎮羽的博物館實習體驗

[花蓮報導] 暑假即將進入尾聲,本屆臺灣文化產業實習最後一位訪視對象為大四的蔡鎮羽,他於114年8月期間至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實習。透過實習週誌與現場訪視,可看出其逐步適應博物館工作環境,並在導覽與考古沙坑教學等任務中展現用心投入的態度。

一、實習工作內容

在第一週中,鎮羽以觀摩與協助為主,熟悉常設展展區的文物內容與展覽動線,並在館員帶領導覽或操作沙坑活動時,在旁提供協助及事後整理。第二週開始,他逐漸嘗試自主解說,不僅觀摩館員導覽技巧,還與其他實習生互相練習沙坑活動的解說流程,以提升臨場應對能力。第三週則進入考核階段,需接受館方對常設展導覽與沙坑教學的驗收。雖然常設展導覽未能順利通過,但其沙坑操作已獲肯定,並在督導刻意設置的突發情境下,展現了冷靜應對的能力。

二、學習成長與專業體悟

透過這幾週的實習,鎮羽逐步理解導覽工作之挑戰。第一週他曾坦言面對觀眾時表達不流暢,但在數次嘗試與互動後,逐漸找回導覽的節奏與自信。第二週他進一步察覺,單純熟悉展品知識仍不足以支撐完整導覽,如何掌握語調、節奏與動線,並針對不同客群調整解說方式,才是專業導覽員的關鍵。第三週的考核經驗則讓他更清楚,導覽不僅要資訊正確,還需避免立場偏頗的用詞,並在論述中保留彈性,以兼顧多元觀點;這種專業覺察對未來的博物館教育工作至為重要。

在考古沙坑方面,他展現了高度投入與學習意願。從初期僅能協助幼齡學童,到後期能熟練掌握挖掘流程並即時糾正操作失誤,鎮羽展現了在教學現場快速學習與調整的能力。

三、心得反思與改進建議

從週誌反思可見,鎮羽意識到文稿與展板資訊有時與最新考古成果不符,提醒了他在知識傳遞上必須具備批判性與修正能力,而非被動依循文本。此外,他也發現導覽內容若過於冗長,不僅自己易於疲憊,觀眾也未必能吸收,因此開始嘗試刪減枝節,聚焦於重點。這些反思顯示他對專業導覽工作的理解正在深化。

然而,訪視當日觀察亦顯示,他在面對一般觀眾時的導覽流暢度與深度仍有進步空間。尤其是常設展導覽尚未通過督導檢核,顯示他在整合知識、掌握不同觀眾需求,以及靈活互動的能力上仍需加強。如何根據不同年齡層、教育背景或旅遊團體的特性,進行適切的調整與深入解說,將是其未來持續努力的重要課題。

四、綜合評價

鎮羽在實習中展現了認真投入的態度,尤其在考古沙坑的教學與體驗介紹方面表現可圈可點,能有效引導觀眾參與體驗。但整體而言,他在常設展導覽的專業度與即興應對上仍有待磨練。建議未來持續強化導覽技巧與資料批判能力,並培養針對多元客群的解說策略。此次實習經驗,對鎮羽而言,不僅是專業技能的演練,也是自我省思與成長的重要契機。相信在持續學習與改進下,他能在文化推廣與博物館教育的領域中展現更成熟的專業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