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側寫】金門培力共學 Day2_金門風土文化的田野考察

發佈日期 : 2022-11-03

揭開神秘的高洞據點

移地教學的第二天首先以戰地為題,邀請到國立金門大學建築系藍文佶老師帶領大家走訪高洞的E-092據點(為防空營20機砲二連的據點)。一行人跟著藍老師的步伐,手持手機照明,從超過兩層樓高的主入口進入漆黑的坑道,彷彿走入時空的廊道。荒廢失修的戰地設施透過藍老師的專業而細膩的解說頓時鮮活了起來。例如,坑道內岩壁上突出的鋼筋能用來掛設照明物、彈藥庫外面設置滅火水槽、從地面架高的水泥條能用來隔絕水氣放置彈藥箱、保護軍人耳朵的炮臺吸音設備…...這些細節都讓大家對於戰時的軍旅生活有更具體的想像。

讓許多同學印相深刻的是「天坑」,這個地點原為戰時指揮所,後來受到風雨侵蝕而崩落,坑裡推積如山的麻布袋與垃圾是鄰近工廠丟棄的,現代的人為垃圾掩蓋這個擁有過去軍事文化特點的場域,讓大家在現場進入沉思。透過參訪高洞坑道,盼能引起同學們去思考文化資產需不需要被留存?以及該如何留存?並重新審視我們對戰爭這件事的解讀。

 

令人驚艷的全國唯一官窯

午膳後來師生們來到全中華民國唯一的官窯金門縣陶瓷廠 ,並由陶瓷廠的解說員帶領我們瞭解陶瓷廠的成立、運作與轉型。之所以稱為「官窯」是因為陶瓷廠由金門縣政府全權管理。1963年正式啟用的陶瓷廠服務的對象相當多元,有上供到總統府的瓷器、國立故宮博物館的青花瓷製品、金酒的外瓶、到收藏藝術品都有。由於金門產花崗片麻岩,風化後成為高嶺土能做為很好的瓷土原料。在金門本島的雙乳山南面、新頭、新塘、瓊林等地都進行過開挖取土,不過兩年前政府已明令禁止開採,目前的瓷土原料由日本進口。陶瓷廠的興起除了有良好的瓷土原料,更引人入勝的是一群擁有精湛手藝的工藝師傅,巧妙應用各種鈾彩的化學變化,如讓瓷器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貌。不過,瓷器設計的精緻工藝似乎出現可能失傳的困境,諾大的陶瓷廠總編制僅140餘人,而新進工藝師傅也只有2人,期盼有更多的心血投入創作,傳承陶瓷工藝的精髓。

 

金門最高之安岐風獅爺

來到金門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風獅爺文化。我們對於鎮風止煞的風獅爺並不陌生,但要向外籍生解釋Wind Lion God,則得費一番功夫。好在老師們以守護神的概念來說做說明,讓外籍學生掌握風獅爺之於金門風土文化的意涵。金門風獅爺為數眾多,考量到行程規劃的流暢度,本次拜訪前往古寧頭途中的安岐風獅爺,也是金門本島最高的風獅爺(3.8m)。 不少臺灣文化系的師生對於傳統信仰的祭祀有莫名的興趣,所以機車停妥後,第一時間就是圍到風獅爺前方的神案,開始觀察分析「祭品」:案上散落著糖果、利樂包飲料與檳榔,而大家也發現香爐裡除了香火之外,竟然還有插著香菸,推測或許是信徒認為風獅爺具有陽剛的神性。展現不同神祇在地方信仰裡的形象,也能是被建構出來的。

安岐風獅爺不遠處有座將軍廟,估計這應該也是前一天晚上德國記者分享戰地靈異故事的脈絡下所建的廟宇,只是相對於臺灣地區以「有應公」、「萬善祠」…等為名,金門居民以將軍尊稱,算是因應當地戰爭的歷史,給予這些無主亡靈的尊稱。師生們帶著虔誠與敬畏的心情進入參拜,在靜穆氛圍憑弔在戰爭中犧牲的生命。 將軍廟規模如同一般鄉間的土地公廟大小,建築形式較為樸質,廟後有一座多人冢,右側是一做名為劉上士墓的墳,左側則是一座迷你的土地公石雕。這樣的空間配置似乎也映證著權力結構中位高權者更有機會留名,供後人歌頌景仰。

 

老兵、戰地與認同

來到北山,道路的盡頭就是柔和中西建築的古洋樓。因戰事飽受摧殘,雅致的建築卻妝點了怵目驚心的彈孔。不難想像,一場發生在聚落巷弄裡的激戰帶來多少傷亡與惶恐。 十月中下旬恰逢金門「老兵召集令」的活動,不少曾在金門服過兵役的人都前來緬懷過往。師生們在北山古洋樓旁的主祀玄天上帝廟的鎮東宮前,就巧遇一位來自台南,年約80餘歲的金門老兵。由於俄羅斯同學對於老一輩的臺灣人如何評價兩位「蔣總統」很感興趣,於是彼此在國語/臺語/英語的交替使用/翻譯下,開啟了一場跨國籍、跨世代的奇妙對話。身著西裝的老先生精神抖擻地述說著他所參加的戰役,雖然有好幾個事件的時間點是混亂不清,但通過他的分享讓在場多數出生於和平時代的臺灣學生與外籍生得以窺探臺灣1950年蔣氏政權統治下社會的氛圍。

於是大家帶著老兵給的戰爭意象前往古寧頭園區,那是能用雙眼就能直接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廈門市的位置。一時間所有外籍生驚呼「it’s so scaring」,並在開始談論起這兩天看到、感受的金門全然不同於自己原先想像的「戰火前線」。參與課程的同學們不禁對於金門人的認同感到迷惘。 金門位處兩個敵對政體的邊界位置,讓這個島嶼曾經充滿肅殺。但隨著兩岸局勢與地方發展的時間推演,長期處在壓抑與緊迫的備戰氛圍中的金門似乎也試圖要翻轉一個「被擺佈」的邊界角色,凸顯自己的主體性。的確,行政區劃下中華民國福建省的金門人,面對近在咫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門人或許不想再扮演「前線」的角色,而更想成為「橋樑」;只是在更大尺度的國際地緣政治下,橋樑的角色或許顯得尷尬。

活動側寫:111級 曾子睿同學 主筆

側寫日期:2022.10.14

類別: 校外活動
年度: 111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