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的實察由鳳林觀光發展協會的李美玲理事長帶領同學認識鳳林客家慢城驛站、北林樹林尾伯公廟、廖快菸樓、林田警察駐在所以及林田神社等景點。美玲理事長首先介紹慢城驛站設計概念結合了原住民與客家兩種不同的元素,說明了在該地區的族群包容及融合性。同時,李 理事長也提及除了既有的客家本身的意象外,如何再建構該區域的客家意象,並透過織布的客家歷史與重新塑造進行說明,也期許這些文化有辦法進行傳承。
第二站,我們來到北林樹林尾伯公廟,美玲理事長介紹了伯公廟的歷史背景,也帶同學觀察伯公廟的奉獻者名單,藉此說明客家人女性在早期的名字的特徵,同時也透過該伯公廟的劇場說明了其客家元素與歷史背景故事。
再著,我們來到位於舊林田移民村的廖快菸樓、林田警察駐在所與林田神社。在廖快菸樓,美玲理事長說明以前人們如何進行煙草曝曬煙燻的過程,其中有趣的是在早期菸草煙燻時需要人們爬上一兩層樓高去掛置菸草,危險但可以感受到其勞力的辛苦。隨後,美玲理事長帶領我們去週邊一處民宿旁,其前身為煙草倉庫,因爲當時沒有爭取到保存所以建築物被拆除他用,十分可惜。接著,並透過林田警察駐在所的保存與轉型的不易兩案例來說明文化資產保存的轉型與重要性。
最後,我們來到林田神社, 美玲理事長對於林田神社的特點、在1970年代被拆毀以及現代對於林田神社的意象再塑造進行說明,也針對神社本身的遺址、圍牆上的奉獻者名單等進行解說,也使我開始思考並比較其他台灣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文化資產保存等問題,隨著林田神社的解說結束,我們結束了早上精彩的參訪行程。
與中央大學的聯合實察第二天一大早,便前往位於鳳林的慢城客家驛站。在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美玲老師的帶領之下,了解鳳林地方的文史以及文化資產。沿著鳳林的歷史文化脈絡搜尋地方的族群特色,從傳統客家服飾的織紋搜集,到當地的客家的信仰,樹林尾伯公廟,結合歷史故事,日治時期的飛機跑道、化胎等探討樹林尾伯公的特色,亦透過大榮國小教師宿舍、廖快菸樓、移民村警察廳、林田神社等日治時期的文化資產,認識鳳林鎮的移民歷史、信仰、菸葉產業。美玲老師的導覽結束後,在難得的雨過晴朗下,同學們仍然依依不捨地與神社的鳥居合影留念。
中午前往鳳林在地的芳草古樹餐廳,品嘗到道地的客家菜色,同學們藉著餐食之餘交流彼此的觀察及交流研究經驗,飯後參與擂茶體驗活動,了解不同地區客家族群在擂茶製作工法上的因地制宜,體驗的過程中也讓我們看到宣衛老師賢伉儷甜蜜的互動,滿滿的閃光。
晚上,宣衛老師向大家分享他取得博士之後的研究歷程,對人類學在原住民族群的信仰研究,學術之路上的成長、在東台灣研究會參與的過程中意外開啟的客家研究。從單一的文化觀察到整體的區域差異研究,一路下來的經驗令原先側重於單一族群的信仰研究,轉向到帶有地理特色的區域族群比較,闡發了區域間的族群比較。
# 區域研究專題(一)授課老師:黃宣衛、郭俊麟
#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專題指導老師:黃菊芳、蔡芬芳、王保鍵
# 特別感謝:鳳林觀光發展協會:李美玲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