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察側寫】地圖與地理資訊系統課程實地考察:探索慢城、綠能與地方創生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發佈日期 : 2024-11-10

地圖與地理資訊系統課程實地考察:探索慢城、綠能與地方創生

11月9日,本系地圖與地理資訊系統(GIS)課程的學生,在郭俊麟副教授的帶領下,展開了一場結合「慢城體驗」、「地方創生」、「綠能光電」與「單車小旅行」的實地考察活動。此次行程深入花蓮鳳林鎮,學生們透過參訪與討論,實地了解地方發展與綠能科技的結合的可能性,並體驗了鳳林的文化底蘊。

綠能園區參訪:探索生豐光電的可持續發展

活動的第一站是位於鳳林鎮北方的生豐光電,這是鳳林鎮首座太陽能發電廠,由星耀能源規劃為綠能園區,總面積達66公頃,發電量足以供應鳳林鎮六倍的用電需求。學生們在專業導覽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園區內的設施,並在蓄洪池旁的景觀台俯瞰整個園區及花東縱谷。透過此次參訪,同學們不僅了解了綠能發展對當地環境和經濟的影響,也深入探討了東華大學與園區在碳、水、能量及生態監測方面的合作。

鳳林火車站與街區巡禮:文化與歷史的交織

第二站來到鳳林火車站,由當地文史老師倫子姊姊帶領學生進行街區巡禮。從火車站旁的地景藝術開始,倫子姊姊介紹了鳳林鎮豐富的原住民與客家文化背景,以及作為台灣第一座國際慢城的歷史意義。學生們步行參觀了木造老教堂、壽天宮及花手巾染布坊,透過這些歷史建築和文化遺產,深入了解當地信仰、族群特色和文化傳承。

產地餐桌體驗:四代務農餐廳的在地美味

中午時分,師生們來到四代務農餐廳享用無菜單料理。這家由返鄉青年經營的餐廳,以三合院為背景,提供在地食材製作的傳統料理。在享用美食之餘,郭老師強調產地餐桌是田野調查的重要環節,透過飲食文化,同學們得以更深入了解地方農特產品及其背後的人文故事。

地方創生工作站:從地方DNA出發

下午,學生們來到鳳林地方創生工作站,由青年培力計畫主持人潘文欽介紹鳳林如何以「挺手」(客語意為互助)為主題推動共享經濟。潘大哥分享了他們對閒置空間調查的成果,同時也提供相關資料供學生進一步繪製GIS圖層,用於後續課堂討論。

單車小旅行:騎行中感受土地脈動

最後一站是潘文欽大哥帶領的單車小旅行,同學們騎乘從明星理髮店租借的單車,在晴朗天氣下穿梭於鳳林田野間。旅程中,他們參訪了大阪式與廣島式菸樓、平地森林、吉拉卡様部落以及舊林田移民村等景點,深入了解當地產業、原住民文化及高齡化社會議題。旅程尾聲,全體師生在「美好花生」享用冰涼花生湯,為這趟15公里的小旅行畫下完美句點。

此次考察活動不僅讓學生們透過GIS技術實際應用於地方創生議題,更讓他們在實際場域中感受到地方文化、歷史與現代科技交織出的多元面貌。這些經驗將成為後續課堂討論的重要素材,持續深化學生對地方發展與永續議題的理解。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