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原住民族故事地圖推廣工作坊圓滿落幕——以數位敘事為文化保存注入新動能




原住民族故事地圖推廣工作坊圓滿落幕——以數位敘事為文化保存注入新動能
在科技與文化相互交會的時代,如何透過數位工具講好原住民族的在地故事,成為文化推廣與族群教育的重要課題。由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郭俊麟副教授協助授課的「原住民族故事地圖推廣工作坊」,於2025年7月22日圓滿落幕。此次工作坊學員來自台灣各地,採線上與實體同步進行。為回應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架構的推動需求,整合Esri StoryMaps平台技術與部落文化資源,透過四大單元課程,帶領學員從概念認識到實際操作,開啟原住民族自主敘事的數位新篇章。
故事地圖:為原住民知識體系開啟新視野
課程以首先從「原住民知識體系」的素材進行討論,分析當前生成式AI取用網路資料的方式,郭俊麟副教授指出,現今AI模型的資料來源多來自網路可搜尋的內容,原住民族若能積極將自身觀點與部落故事上線,便能在全球資訊場域中展現更多元的文化詮釋。故事地圖作為結合地圖、多媒體與敘事的數位平台,能有效承載地景記憶與文化脈絡,並透過互動式設計與多裝置支援,提升社會大眾對族群文化的理解與參與。
專案管理與集合功能,提升數位資源整合力
工作坊透過上機實作方式,聚焦於原住民族故事地圖的製作流程,講解從素材盤點、時間梳理到空間標記與互動設計的完整步驟。不論是透過部落耆老的口述歷史、原民會出版的文獻資料,或是考古資料與舊地圖影像,皆能整合進ArcGIS平台中,建構具深度與廣度的數位敘事。研習中特別說明ArcGIS StoryMaps平台的專案管理方式,特別介紹如何使用「我的最愛」與「集合」功能來整合跨作品主題,並能將相關地圖與影片有系統地分類與呈現。講者以臺灣文化學系「文化資產概論」的線上策展故事地圖為例,示範如何串聯地理資訊與歷史事件,並透過分享功能與社群連結擴大影響力,建構可持續維護的數位文化資產。
從實作練習到創作起步:打造個人故事地圖
下午的研習重點以「實作與基礎入門」為主軸,引導參與者實際登入平台,學習從首頁與版權頁開始規劃故事骨架,並透過ArcGIS的模組工具,如刷屏功能、新舊地圖比對、導航設定、快速標記等,建構專屬於個人或部落的故事地圖。不少學員已初步完成地圖雛形,並準備未來進一步整合素材、發佈作品。課堂中也介紹了其他平台如StoryMap JS,提供多元數位說故事的可能性。
文化科技並進,鋪墊未來行動的基礎
此次工作坊不僅讓參與者掌握ArcGIS故事地圖的技術要領,更強調數位敘事背後的文化意識與倫理思維。透過講者細緻的引導與實作練習,參與者對原住民族知識的視覺化應用與自主詮釋有了更深理解,也為「原住民知識體系」資料的在地應用與推廣埋下種子。未來,隨著更多部落故事透過數位平台呈現,臺灣的多元族群文化也將以更豐富的樣貌,參與世界知識的對話與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