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台日跨校合作參訪,深化防災與數位人文學習──東華大學臺灣系熱情接待

【活動報導】台日跨校合作參訪,深化防災與數位人文學習──東華大學臺灣系熱情接待圖片
【活動報導】台日跨校合作參訪,深化防災與數位人文學習──東華大學臺灣系熱情接待圖片
【活動報導】台日跨校合作參訪,深化防災與數位人文學習──東華大學臺灣系熱情接待圖片
【活動報導】台日跨校合作參訪,深化防災與數位人文學習──東華大學臺灣系熱情接待圖片
【活動報導】台日跨校合作參訪,深化防災與數位人文學習──東華大學臺灣系熱情接待圖片
【活動報導】台日跨校合作參訪,深化防災與數位人文學習──東華大學臺灣系熱情接待圖片
【活動報導】台日跨校合作參訪,深化防災與數位人文學習──東華大學臺灣系熱情接待圖片
發佈日期 : 2025-09-06

台日跨校合作參訪,深化防災與數位人文學習──東華大學臺灣系熱情接待

9 月 5 日上午,本系數位人文與地圖研究室迎來了一批特別的訪客──來自日本關東學院大學與銘傳大學應用日語學系的師生,共計 20 人。本次交流活動由郭俊麟老師協助行程的安排與接待,參與名單包括關東學院大學出石稔法學部長、村松雅客員教授、施桂栄人間共生學部長,以及銘傳大學應日系王佑心主任、虞安寿美專案助理教授,另有兩校學生合計 15 名。

全程日文導覽,跨語言交流

本次參訪活動特別以 全程日文導覽 進行,除了增進跨國師生的理解,也讓學生們在現地體驗中學習專業語彙。值得一提的是,郭俊麟老師與銘傳大學應日系王佑心主任全程協助即時口譯,讓整場活動在專業與語言交流間順利進行,也加深了兩校學生的互動與參與感。

跨校交流,聚焦防災教育

活動首站於上午9點整在本系數位人文與地圖研究室展開。郭俊麟老師以「韌性城鄉與防災調適」為主題,分享東華大學近年深耕的防災教育實踐,包括 2024 年 4 月 3 日花蓮大地震的 GIS 故事地圖應用,以及透過「社區防災地圖推廣工作坊」所建立的師生共學與社區互動模式。與會學生不僅看見防災科技的應用,更理解其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的重要性。

社區現場,見證在地力量

上午 11 時,訪團前往壽豐鄉豐田地區的地方創生基地--大同戲院,由牛犁社區發展協會的富民與芷琳兩位熱情接待。透過在地的分享,來賓了解到社區如何藉由防災地圖製作,凝聚青年力量成立「豐田會」,進而推動防災編組的過程。這段經驗說明了防災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動員與世代合作的成果。

品嚐花蓮風味,體驗生活文化

中午時分,參訪團在壽豐鄉竹霖食堂享用在地料理。以梅子雞、鹽烤魚為代表的特色佳餚,展現了花蓮豐富的物產與飲食文化,也讓來賓在輕鬆氛圍中交流彼此的所見所感。

沉浸式學習,防災教育館體驗

下午的行程安排在花蓮防災教育館,這是東台灣規模最大的防災教育園區。參訪團透過多媒體與互動設備,體驗各種災害情境,更走入專供救難隊員訓練的「半傾倒建築」場域,親身感受地震後傾斜建物的環境與挑戰。特別感謝館長李漢龍親自接待,並結合其多年消防專業經驗,深入解說防災教育設施的設計理念與救災挑戰,讓同學們獲得難得而深刻的學習體驗。

七星潭現地,從地質到人文

16 時 40 分,參訪團抵達七星潭四八高地。郭俊麟老師以 2018 年 0206 地震所顯現的錯動斷層為起點,進一步說明地質環境對聚落的影響,並結合漁村生活與戰地坑道遺跡,帶領來賓從自然到人文層面,全面理解七星潭的歷史脈絡與現地價值。這段現地觀察使防災與文化記憶之間的連結更加鮮明。

跨域學習,建構更具韌性的未來

經過一整天的行程,參訪團於 17 時 30 分返回旅館,結束本次豐富而充實的參訪交流。這場活動不僅展現了東華大學在防災教育與數位人文領域的努力,也促進了國際與跨校之間的合作與理解。透過語言跨越、學術與實地並行的設計,本次參訪讓日本與台灣師生一同思考:在面對頻繁的自然災害時,如何透過科技、人文與社區力量,共同建構更具韌性的未來。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