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台灣的山海之間,有一位學者以深厚的歷史情懷與田野實踐,默默耕耘地方知識與族群記憶。他是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潘繼道教授,也是一位走過客家、平埔、原住民族群歷史脈絡,身體力行推動文化教育的實踐者。
「我媽媽是客家人,我小時候跟著她說的是海陸腔。後來到大學和學長們相處,轉而說四縣腔,反而海陸腔不太會講了,但都還聽得懂。」潘教授談起成長語境中的語言轉換,亦透露出語言背後的文化認同與族群流動。他的曾祖母來自台東池上鄉錦園村,是大滿系統的西拉雅人(平埔族),曾祖父則是清末最後一批清兵,在東部落地生根。
高中時期,花蓮中學歷史老師一句話深深觸動他:「自己的歷史,尤其在地歷史,如果不去整理,沒有人會幫你做。」這句話成為他投入歷史研究的起點。從花蓮古地名如「哆囉滿」、「李奧特愛魯」、「洄瀾」、「奇萊」的探索開始,到深入研究東部族群事件如太魯閣戰役、七腳川事件、加禮宛事件等,潘教授結合史料與田野調查,逐步還原日治時期統治政策與移民村建設對當地的深刻影響。
他也指出:「知道過去的歷史,不是為了沉溺,而是不要讓悲劇重演。」正因為了解自身的族群血脈與歷史背景,潘教授在教學與研究上更致力於發掘原住民族與平埔族的多元記憶與文化資產。
節目中,他還分享了在地趣談:「大家知道東華大學旁的『志學』,這個地名是希望學生立志向學?那『木瓜溪』真的種了很多木瓜嗎?」一語輕鬆,卻引導聽眾從日常地名進入深層的歷史與文化知識,讓學術貼近生活、走進人心。
📻 專訪收聽資訊
《客家好人情》節目
播出時間:2025年4月16日(三)13:00–14:00
頻道:講客電台 FM106.9(花東地區)/ 幸福台九線
線上收聽:講客官網|講客APP
🔑 關鍵字:#客家人 #平埔族 #西拉雅 #哆囉滿 #地方歷史 #東華大學 #潘繼道 #志學 #木瓜溪
📍 本文同步刊登於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官網與粉絲專頁,誠摯邀請對族群歷史、地方文化、語言教育有興趣的師生共同關注與分享。